問
女,26歲,以前整合的計劃:
不管是假自我,還是真實感受,把工作先保住,能糊口生存。
白天的工作中,感受和現實如果發生沖突,以感受為第一價值排序(做好了被辭退的最壞打算)、晚上進行內在小孩催眠。
————————
把自己,分為內在小孩+現實的自己,兩部分,分工合作。。
舉例:去超市,突然哪種口味RIO都想要,錢超出預算,那就都買下(滿足本我,做為行為的第一價值排序)、回到家后,現實的自己,再去想籌錢的事(分工合作,避免超我攻擊)
期間會有反復的抑郁發作。
比如:因性價比/錢不夠/猶豫/不實用等原因沒買,回到家后怨恨自己,會氣沖沖地跑回超市買10件東西懲罰自己,滿足內在小孩!回到家后,又怨恨自己剛剛不可理喻、任性。但不管怎樣反復,行為上始終堅持滿足欲望為第一。無數次反復練習。
每件這種無傷大雅的怪異之舉,一定有一件與之對應的童年創傷。
那么,催眠回到童年,做“內在小孩的催眠療愈”,從根上療愈。直到去年的這個時候,才不爆發式的購物了——以剛需為購物標準,過程長達一年。關于購物的這部分,內在小孩和現實自我,完成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