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傾聽者簡介,傾訴費用多少,效果怎么樣-給力心理

黃老師
153天前在線費率
月售小時
人均分鐘
累計小時
服務人數
專家詳情
-
#好的親密關系是怎樣的# “一段好的親密關系,是既能在對方的恐懼中鏡映自己的恐懼,又能夠在彼此如是的鏡映中,各自回到孤兒的位置去和這個世界鏈接。” ?在我的體驗中,回到孤兒的位置不是不得不,而是我需要,是在無掛礙的位置,所以真實且自在。但我們畢竟是個人,內心總會有缺口,總會無意識的幻想和期待能有另一個人來填補,只能在外求的時候覺知自己的外求,至于是選擇放下還是繼續執著,或者執著一部分放下一部分,每個人會有每個人不同的選擇。選擇了,承擔結果就好了。
0 1 -
#焦慮癥# 抑郁癥,焦慮癥,躁狂怎樣才算治好呢?很多人會說那停了藥不吃藥了,那自然就說明他的病好了。而我恰恰不這么認為。因為如果一旦確診為焦慮抑郁癥。治療周期起碼是兩年以上。那你說怎樣才算治好呢? 在精神醫學里面有一個專業詞叫“臨床痊愈”。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我現在雖然正在服用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但是我能夠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像一個正常人一樣處理人際關系與交往。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照顧家里面的就照顧家里面的人,總之就是該干嘛干嘛。這就是真正的好了,也可以稱為社會功能基本恢復。因為在判斷焦慮癥,抑郁癥的時候就有一項是否影響到社會功能,影響社會功能的嚴重程度,比如說吃飯,不能工作,不能運動之類等等…,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你購買我的課程,你可以不用吃藥就能讓你好起來,這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
0 0 -
#真信和迷信的區別# 真信的位置,哪怕最后證偽,也愿意對自己當初選擇的信負全責;而迷信的位置是為了應對而工具化的信,一旦證偽,就一定會做受害者認同,把責任的鍋甩給他人或世界。
0 0 -
#朋友是社交關系,咨詢是治療關系,本質不同,不能混淆。 社交關系,既關系中的人物帶著各自的內在工作模式交往,互相投射各自的客體表征,同時重復體驗舊有的自體表征,兩個內在工作模式契合的人,叫情投意合,否則叫性格不合。 咨詢關系,尤其是精神動力學的咨詢關系,咨詢師要懸置自己的內在工作模式,任由來訪者投射給咨詢師舊有的客體表征,觀察來訪者在咨詢關系中呈現或未呈現的自體表征,經過咨詢師自身反移情的反思,采用非來訪者舊有客體的表征,以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的態度,給與來訪者矯正型的情感體驗,幫助來訪者識別痛苦,澄清問題,最后自己修通成長經歷過程中被創傷,被壓抑,被分裂,甚至被解離的愛恨情仇,完成對過去的哀悼,走上自我獨立,自主自強自信的人生之路。
0 1 -
#空杯歸零# 心理學的目的是讓我們對自以為了然于胸的事情, 有截然不同的見解。?保羅·瓦特里
0 1 -
#“成年人”愛情 足夠好的戀人關系是:我不是必須愛你,而是我想愛,而那個人剛好是你。 戀愛是兩個人共舞中彼此的照見、鏡映和陪伴。而不是博弈、占有、索取或者控制的關系。 ?我想這是兩個“成年人”的愛情!
0 0 -
#心理成長到底有啥用# 很多時候,我們幻想著做了心理成長生活就不再有問題,人生將從此美好,結果做了心理成長卻發現問題不僅沒消失,還因為企圖讓問題消失而創造出更多的問題來(這是被陰影吞噬的位置)。于是我們指責說心理成長沒卵用,殊不知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假成長。[捂臉] 真正的心理成長并不是讓生活中不再出現問題,也不是讓生活變得只有美好沒有丑陋,而是讓生活中的問題不再成為問題,在丑陋中一樣可以看見美好。
0 2 -
#心理知識知多少# 人對現實事件的三種反應: 1、感性反應:是對外部事物的情緒化應對,是一種兒童式的應對方式 2、 理性反應: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間客觀邏輯去反映外部事物,這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成熟的表現。 3、 悟性反應:是在人的理性高度發展后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表現出的一種超越理性和感性的反應形式 人的一生應該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身心悟性,就可以擁有快樂的人生
0 4 -
#心理知多少# 提高個人心理素質,使人健康,愉快,有意義的生活 1、 正確認識自己的內、外世界,是“合理認知模式”的前提條件,合理認知 模式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條件,指出人的積極適應能力。 2、 正確認識自我:人的認知受到的最大局限是“自我的需求”、“自我認知”作為最高標準,而不是使用客觀標準衡量自己, 3、 學會理解他人,任何個體都有都有發自人性的“依附”本能。彼此理解,是滿足此類本能的必要條件。 4、 學會面對和應對現實,生活的真諦是面對現實,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我們很多的苦惱,源于不能面對和接受顯示。心理咨詢幫助他們提高應對現實的能力并且真誠勇敢的面對。 過去的是歷史,未來的是希望,只有現在是真正屬于你可以把握的時空。
0 1 -
#心理咨詢你值多少# 心理咨詢的對象 1、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與心里有關的現實問題并請求幫助的人群 2、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產生心理障礙導致無法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并請求幫助的人群,因各類刺激引起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等情緒問題,因各種挫折引起行為問題,并影響其社會功能的發揮,也就是說自己的心理平衡被打破。
0 2
服務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