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離開安眠藥,你會選擇重塑睡眠信念系統么?
很多人在遭遇失眠時,首先想要選擇的就是所謂的“捷徑”吃褪黑素、安眠藥。殊不知捷徑卻是最繞遠的路。
要想解決失眠,藥物往往只能起到暫時的作用,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從“心”開始解決睡眠問題。如果一個人能解決睡眠信念的問題,不管身處在什么環境,都能睡得著覺。
那么,就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信念系統。
信念系統是我們在面對事物的時候,固有的一套認知思維路徑,這套習以為常的路徑往往會把我們引向既定的方向。擁有積極的信念系統,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信念系統通常包括認知模式和價值觀念。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行當中清楚地看到一個人的認知模式、價值觀念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由于信念系統是在個人成長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經由生活體驗而形成的,我們不斷地有新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體悟,所以信念系統會不斷地變化。
通常來說,信念系統有以下幾類:
一手經驗,親身經歷事件的感受;
二手經驗,看到或聽到的人、事、經過、結果以及親人的告誡等等;
自我總結:對這些事件進行總結而形成的經驗教訓。
那么在生活中不健康的系統都有哪些呢?
在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信念有以下表現: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認為(自己、他人、世界)糟糕至極。
比如說有些人一遇到失眠,就想用藥物解決,甚至認為藥物就是唯一有效的辦法,這就是典型的限制性信念。我們完全不需要依賴任何藥物,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樹立一個信念:自己的身體有本事調整好睡眠!

藥物的依賴是藥物長期與身體相互作用,使身體在生理機能、生化過程或形態學等方面發生特異性、代償性和適應性的改變。對藥物的依賴可以分為精神性依賴和軀體性依賴,停止用藥可導致身體的不適或心理上的渴求。
而要想睡個好覺,我們首先要在大腦里新建一個信念系統,這將是我們大腦里最高的法律、法則。
“天不大,地不大,睡覺最大”
你會說“我知道啊,沒用!”為什么會這樣呢?心理學認為,人的大腦并非“由一個人控制的”而是“好幾個人”在通力合作。有一部電影叫《頭腦特工隊》說有五個“小人”在交替地控制人們的大腦。這部電影就是由心理學專家做顧問拍攝而成的,展現了大腦真實的工作時的模式。

我們的大腦里有不同的部分在控制和操縱我們的行為,這些不同的部分,都想獲得大腦的控制權,所以有的時候你意識“想睡著”但是大腦中的另一部分卻“不想睡”我們部分把這些不想睡的部分叫做“潛意識”。
而在心理咨詢中,來訪者說的話往往能反映出內心中、即潛意識中的想法。